>
米乐体育免费下载app
绿氨大热并非“虚火”! 
来源:米乐体育免费下载app 发布时间:2023-10-26 07:18:56

  绿氨产业兴起不是偶然,也不是虚火。基于生产的基本工艺,绿氨与绿氢产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

  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领域,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合成氨生产及消费国。根据毕马威发布的报告,从全世界来看,2021年绿氨市场规模约为3600万美元,2030年预计将达到54.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74.8%。

  日前,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国际氢能冶金化工产业示范区日产1800吨绿氨项目完成签约。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预计今年4月开工,2025年投入运行。采用绿氢和空气中的氮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建成后将成为中国首个全动态碳中和绿色合成氨项目。

  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领域,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合成氨生产及消费国。但长期以来,氨的制取主要依赖化石燃料,不仅存在能量转换效率偏低等问题,生产的全部过程还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统计显示,煤制氨、天然气制氨的吨产品碳排放量分别约为 4.2吨、2.04吨,节能降碳潜力巨大。如今有了“绿氨”新路线,未来咋发展?

  不同于以煤、气为原料,绿氨经由绿电、绿氢产生,工艺过程接近零碳。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基于电解水制氢及碳捕捉、封存技术,到2050年氨生产的碳排放强度有望下降78%。在“双碳”战略下,产业高质量发展热情高涨。

  据中讯化工信息研究院统计,截至今年2月,全国规划的绿氨项目已接近50个,产能规模超过800万吨。其中,80%以上的项目集中在内蒙古、吉林两地,宁夏、甘肃、青海等地有少量分布。参与者既有国家能源集团、京能集团等央国企,也包括中国天楹、远景科技集团等民营企业。

  “绿氨产业兴起不是偶然,也不是虚火。”该院资深分析师崔军和记者说,基于生产的基本工艺,绿氨与绿氢产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继去年初国家层面出台《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后,多个省级氢能专项规划紧跟其后,并配套拿出重点绿氢项目名单。在此指引下,绿氨发展有了实实在在的依托。

  以目前国内在建最大的绿氢合成绿氨创新示范项目——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大安项目”)为例,主体建筑设计企业国家电投吉电股份大安吉电绿氢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宏表示,项目的启动实施为吉林省“氢动吉林”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吉林省有关政策的出台也为后续二期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契机与支持。同时,吉林西部作为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最优越的区域之一,已被纳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规划,风电、光伏发电成本较低,资源优势明显。

  “以项目所在地为中心,半径300公里范围内,涵盖了大庆、长春等主要城市,方便满足下游产品需求。通过公路、铁路运输至珲春或大连口岸,产品还可进入国际市场。”梁宏介绍,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碳约65万吨,目前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火热之下有隐忧。多位人士一致表示,绿氨产业整体尚处萌芽阶段,面临着多重困境。

  首先是项目经济性。梁宏坦言,大安项目动态总投资为59.5亿元,经测算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可达4.57%,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但是要想比肩传统煤制路线,最需要克服的难题仍是成本。”

  梁宏称,作为绿氨制取的核心环节,绿电制氢成本主要根据电价,仅此一项就占到生产总成本的70%左右。绿电转化项目与大电网连接,又受到环境影响,上网和下网电价没有补贴,导致绿电制氢的成本仍然高于传统路线。“未来,随着制氢合成氨技术更新迭代,设备耗电量将会降低,合成氨价格预计呈增长态势,项目收益率有望增高。”

  崔军认为,解决经济性的重点是技术突破。“技术革新不仅涉及成本问题,还事关项目能否稳定运行。生产原料和工艺变了,不同于传统合成氨路线的长周期稳定生产,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本身就具有间歇性,导致绿氢合成绿氨系统的波动性较强。要适应变化,各环节装置及工艺都需逐步优化,开发真正适合绿氨的生产方案。目前,这样的工业化技术还不成熟。”

  宁夏氨氢产业联盟秘书长邓立涛提出,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布局绿氨项目具有先天优势,但长远来看,也要谨防扎堆带来的同质化竞争隐患。“既要看到上游制取基础,也要结合实际需求,考虑下游应用。立足于风光资源、消纳市场、运输半径等条件,综合考量才有机会进一步降本。比如宁夏当地的吴忠太阳山开发区中国氨氢谷综合能源一体化项目,以太阳山开发区为中心点,布局开发光伏制氢、合成绿氨工厂等项目。我们不仅要耦合开发区内的煤化工、油化工企业用氢、用氨需求,还计划将绿氨转运至氢能城市示范群相关城市。”

  根据毕马威在2022年12月发布的报告《绿氨行业概览与展望》,从全世界来看,2021年绿氨市场规模约为3600万美元,2030年预计将达到54.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4.8%。除了现有应用,绿氨还可拓展作为储运氢载体,实现氢的低成本运输;用于集装箱船等大型船舶远航领域,成为未来航运业脱碳的主力燃料之一;推进火电机组掺烧氨或纯氨等低碳燃料,为电力行业提供减碳方案。

  面对广阔前景,全行业如何发力?上述报告建议,在产业萌芽时期,由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发展,化工、能源等相关企业可重视产业动态、紧跟政策导向,抓住先发优势布局绿氨产业链。同时,紧密关注并跟随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技术攻关,结合自己资源情况,改造传统合成氨工厂或新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氨工厂,设计一条适合企业战略和自身实际的路径。

  “目前,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多集中在制氢环节,下游产业链及相关这类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希望有机会能够针对绿氢制绿氨及相关产业出台政策,不但可以帮助先试先行的企业减轻投资压力,还能更好地推进更多项目落地。”梁宏道出诉求。此外,他认为示范项目采用多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诸如离网制氢、大规模储氢等研发的投入较高,希望主管部门进一步予以支持,大力推动储能、储氢、水电解制氢等先进的技术研发及商业化进程。

  另有来自化工领域的专家提出,传统合成氨制取属于成熟化工项目,绿氨发展可打破与化工、电力行业的壁垒,实现电-氢-氨化产业有效联通。在此基础上,支持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侧制绿氢合成氨项目,制定电-氢-氨化与电网互济用电政策,分类指导、稳步推进荒漠、戈壁、沙漠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配套的电解水制氢合成氨选址单独设立化工园区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由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生产的绿氨是一种极好的燃料和肥料,具有替代大量化石燃料的巨大潜力和前景,并有助于加速世界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驱动过渡。由各行业领导地位的几家公司所组成的产业合作联盟日前宣布,有望于2022年前建成世界上第一座10MW商业规模的绿氨工厂。该项目由SkovgaardInvest公司开发,并得到了可持续

  据淡水河谷Vale官微消息,淡水河谷与H2GreenSteel已签署协议,将一同研究在巴西和北美开发绿色工业中心(又名“巨型枢纽”)的可行性,以此来实现可持续钢铁生产。在这些巨型枢纽中,H2GreenSteel将探索生产低碳钢铁价值链产品,如以可再生电力为制氢能源的绿氢,以及以淡水河谷生产的铁矿石压块为原料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8月15日,全世界创新研究院绿氢产融研究中心在上海交通大学揭牌成立。据悉,绿氢产融研究中心由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联合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上海市高效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新疆新能源集团等机构联合发起,旨在聚焦氢能,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绿氢领域的科学研究优势,通过产

  我国首次实现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全产业链贯通。该项目制氢规模达到每年2万吨,是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6月30日,中国石化宣布,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顺利产氢,产出的氢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替代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至此,项目成功实现绿氢生产到利用全流程贯通,这也标

  按照省公司“走出去、带回来”“多学、多看、多借鉴先进经验和开发模式指导企业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要求,大唐绥化热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工作组前往到邯郸市中船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圣圆能源集团新能源公司调研。为深度研究可再生能源制“绿氢”配套融合发展,该公司盯紧榜样找差距,对标

  “双碳”目标的设立,加速了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在此背景下,由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和电解水工艺制取的绿氢,既可用作清洁原料,保障工业部门的绿色发展,又可用作零碳能源,助力各领域深度脱碳,还可担当能量储存和运输载体,支持能源系统安全稳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优质资源。然而现阶段

  当前,我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居全球第一,绿氢产业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以绿电制绿氢成为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共识。不过,目前绿氢产能仅占氢气总产能的4%,我国绿氢发展仍有成本、技术、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待破解。日前,工信部、发改委、住建部、水利部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动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

  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机构指出,尽管氢能拥有巨大潜力,但其生产、运输和转化都需要能源,同时也需要大量投资。因此,不加选择地使用氢不仅不会加速绿色能源时代的到来,反而会拖累全球能源转型的脚步。近日,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机构(IRENA)发布最新报告称:“不加选择、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氢,可能反而拖慢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企查查显示,10月31日,青达低碳绿氢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连海,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营业范围包含: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储能技术服务;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生物质能技术服务;超导材料制造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

  近日,隆基氢能、考克利尔竞立、中船718所成功入围中石化首个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这是我国,也是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绿氢项目,项目投运后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转型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家电投、国富氢能等慢慢的变多的大型央企、传统氢能企业纷纷瞄准绿氢产业,加速布局。业

  氢能作为一种应用场景丰富的2次能源,是实现交通运输、工业及建筑等领域大规模脱碳的最佳选择,而绿氢将成未来氢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进入2021年以来,发展绿氢的声音日益增强。(来源:微信公众号“势银能链”ID:energylink)在推进绿氢发展、助力碳中和实践中,许多国家已迈出积极步伐。在我国,不

联系我们
米乐电脑版app免费下载-米乐体育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12162号